Local stories

在地故事

《新化歷史街區-一座地方上的生活故事博物館》


透過一座地方上生活故事博物館的形成,把被遺忘的故事、面臨拆遷危機的老屋、殘破不堪的文物,我們再次重整集結,找回與文化歷史對話的路徑。

一張含有 天空, 視窗, 戶外, 正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臺南市新化區是淺山地區聚落的典型,在早期管轄著地方的九個街庄,是山產集散地,亦是交通、集貨之樞紐。不論是在水運或是陸運的年代,大量先民橫跨了堊地、河流,不負千里,來到新化貿易交流,其繁榮景象不言而喻。

一張含有 建築, 服裝, 戶外, 人民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然而隨著時代改變,新化成為現代化走向內陸延伸的第一線城鎮。

現代化浪潮雖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卻也導致新化濃厚的歷史風情在一次次開發建設中,逐漸被掩蓋……

世代交替,如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大多已不通曉過往新化繁榮樣貌。

 

從探索現今可見的過往足跡,我們一步步開始,重新劃定了新化歷史街區。為集結新碩果,重新再將這塊土地的美好展現出來。

 

新化歷史街區範圍主要位於新化區中正路太平街口至嘉南大圳南幹線兩側,以東約300公尺、以西約400公尺一帶,面積約為43.8公頃。

依據成功大學《新化區歷史街區計畫擬定-成果報告書》研究提到,其區域大致包含漢人墾殖時期風貌明顯之竹林路、仁愛街、太平街與大同街交叉口一帶,日本統治時期風貌明顯之中正路、和平街與護安街交叉口一帶,以及戰後現代化時期風貌明顯之新化市場周邊。

一張含有 地圖, 文字, 地圖集, 圖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歷史街區空間劃定,依據當地歷史街巷、宗族聚落生活單元、特色軸線為判定法則。

歷史街巷著重具歷史文化意義或巷弄風貌猶存的街巷,宗族聚落則以透過訪談、土地歸屬比對,依地籍線判定閩式建築風格顯著且密集、聚落空間型態猶存之地,特色軸線則為可展現不同時期空間演變或具歷史文化意義之地。

新化歷史街區之形成,為地方文物資產受重視的開始,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文物資產流失的可怕。

我們該如何為其爭取更多喘息空間,過程需如何集結地方力量,含當地居民、返鄉青年、政府等。這是一條漫長且艱辛之路,我們一起努力。